各位在使用文具之餘,可曾想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嗎?例如藍黑墨水為什麼久了以後會變色,魔擦筆的墨水為什麼可以擦掉等等。在這本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寫成、解釋文具背後科學原理的書中,相信各位對文具所抱有的疑問能夠找到解答、也能看到文具中我們未曾注意到的細節與小知識!
作者簡介
涌井 良幸(Wakui Yoshiyuki)195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。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(現在的筑波大學)的數學科學系,後任教於千葉縣立高等學校。現在一邊擔任高中數學教師,一邊從事電腦演算法和統計學等的研究工作。
涌井 貞美(Wakui Sadami)涌井 良幸的弟弟,1952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。於東京大學理學科研究科碩士畢業後,進入富士通株式會社工作。其後,曾擔任日本神奈川縣立高等學校教學人員,而後成為科學自由作家,現在活躍於各書籍以及雜誌的寫作工作。
書本簡介
科技來自於人性,帶動了事務用品的非凡演進
從幼時學字用的鉛筆進化到自動鉛筆、不被擦掉的原子筆,到現在正夯的魔擦鋼珠筆等,這些
越來越好用的設計都來自於符合人性的巧思。
這些隨手可得的文具們,常讓人有一閃而過的疑問,像是迴紋針為什麼能夠固定紙張?為什麼
一般的剪刀左撇子使用起來會不順手?三角尺為什麼中間要挖個洞?擦擦筆真的能把字擦掉嗎?諸
如這些小到讓人忽略的問題,生活中隨處可見。
許多著名的文具製造商如無印良品(MUJI)、百樂(PILOT)、三菱(MITSUBISHI)、華特曼
(Waterman)、3M、蜻蜓(TOMBOW)、斑馬(ZEBRA)、櫻花(SAKURA)、飛龍(Pentel)、KOKUYO、普
勒士(PLUS)、派克(Parker)、LAMY、輝柏(Faber-Castell)等公司所製造的商品雖然小,卻集結了至今所
有科學技術的精華,像是力學、數學、化學、光學等知識。
本書挑選幾項學習或工作的必需用品,歸類成書寫、修正、計算、筆記類別,一一揭開它們的
發展歷程,並詳細介紹、解說蘊藏其中的科學秘密。
讓讀者們在蒐藏文具、品味生活的同時,也不至於忽略文具科學概念,經過這一堂文具科學課
,說不定下一個劃時代文具就由你打造。
書寫用具:為什麼木頭加碳可以寫字?
走進文具店販賣筆的那一區域,可以見到五花八門、各式各樣的筆。這些筆外觀相似,但其實構造大不相同。從最基本鉛筆,為什麼可以在紙上寫字呢?鉛筆的外型設計又是依據什麼原理和需求呢?一按就會送出筆芯的自動鉛筆又有怎樣的機關?近年,由百樂發明,突破原子筆墨水限制的「魔擦鋼珠筆」更為書寫工具掀開新革命,另外還有因應而生的修正液、修正帶又是如何產生作用?
黏貼用具:是口紅還是膠?
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黏貼工具,其原理為何?為什麼能貼合兩樣不同的物體?為什麼三秒膠三秒就能黏合物體?膠帶和口紅膠的膠一樣嗎?便利貼為什麼可以撕下再黏?還有去除標籤的清除劑,是什麼化學作用能在撕下標籤時不傷害書本?這些黏貼工具,雖然都是能黏住物品,但其中關鍵的黏貼劑還是有差異的。
裁剪與裝訂用具:玻璃+巧克力板=美工刀?
剪刀看似簡單地由兩刀刃組合而成,那麼隨便拿兩片刀刃交叉就可以裁剪物品了嗎?左右撇子使用剪刀的感觸不同,為什麼左撇子使用上稍有困難呢?而隨使用者需求改良的進化型剪刀又是運用哪些原理?伯努利曲線幫助剪刀更順手,那麼伯努利曲線又是什麼?美工刀的出現是因為玻璃片和巧克力來的靈感?裝訂用品不可缺少訂書機,現在出現的平針式訂書機、紙訂書機,又有什麼機關呢?
計量用具與便利小物:大象也踩不壞的鉛筆盒?
過去多以堅硬的鉛筆「盒」作為收納文具隨身攜帶的工具。現在,市面上的鉛筆盒,由於需要容納各式文具及各種需求,種類和材質也更多元了。於是,近年來較受歡迎的柔軟性質的布製或皮製的筆袋,這之中的功臣就是拉鏈、魔鬼氈了。還有求學時常使用的三角尺、圓規、量角器等又是基於哪些數學概念而產生?工作常用到的簡報筆、電子計算機、印章等又是經過怎樣的歷程而來?